close

 

 單元講座_新自由主義-01  

 快來聽聽影評人但唐謨和社運女神顧玉玲怎麼談

「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


主題|說不出的悲哀...X的狗屎人生!

時間|9月18日│四│19:30
地點|金石堂城中店 生活學堂
主持人:2014女性影展活動統籌|謝君竹(以下簡稱謝)
與談人:但唐謨│知名影評人以下簡稱但
    顧玉玲│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以下簡稱顧

文字/賴奕亘 攝影/許家銘

IMG_1054  

〈與談人分享「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單元〉

但:各位觀眾大家好,顧老師好,由我先來談談今天談論的節目單元「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這個主題其實是比較具議題性的,當然一個比較具議題性的電影,它的風格會比較趨向紀錄片,比較像真實人生的模擬,所以這個單元有一部份的片子偏於紀錄片或影像性風格的。有些片子的題材和故事節奏讓我們看了會馬上做出具體的行動、會有想上街頭示威或者抗議之類的行動力,我想大概只有紀錄片這種形式所拍出來的作品能達到這種效果。

回到主題名稱上,當你在狗屎人生的時候你要怎麼辦?我很喜歡舉《猜火車》的例子,裡面的主角就是在英國八○年代,過著狗屎人生的日子。那他們想逃脫這樣的環境,但要怎麼逃呢?嗑藥或者是逃走,不過逃走要有錢才能逃,要有機票嘛…還有很多事情要考慮。「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單元中,很多片子都是描寫企圖逃脫,可是要怎麼逃?有幾種方式:第一個—成功逃出去了,第二個—逃不出去、困住了,第三個—逃不掉。我想很多片子都有類似這樣一個主題存在。

其實這次的許多片當中,有些電影並沒有很明確把這個背景講出來,譬如說《瘟疫》,它並沒有提到任何很明確的故事背景,包括我們並不清楚有什麼很大的企業或是什麼具體的困難在背後,但可以從那些角色的實際生活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背後有個很可怕的機制正在運作。而另外還有一部我覺得還滿有趣的片子,或許是比較跟女性有關的,我不懂怎麼找我這個男生來講?

:現在已經沒有性別之分了。(觀眾笑)

但:〈笑〉好,這部片叫做《虛擬尤物.com》,我對這部片比較有感覺是因為…來爆料一下好了(笑),我曾經因為上網自拍被檢舉,所以我對色情網站非常有心得(笑),我們能想像色情網站的背後運作是男人,而大部分的色情網站都在販賣女體,誰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個〈背後運作〉的人會是男性,「一個男的在後面靠著販賣女體來賺錢」,這是我們能想到的一個機制。

可是這個《虛擬尤物.com》它剛好相反,背後操作的人是女生,我稍微透漏一下,它這部劇情並沒有太突出,類似一般的劇情片,描述一群人要開始幹一場大事。可是我們在這一部片看到另外一種樣貌,完全是女性本身從事這件事,將主權拿回來。另外,這部片對男性的批判也不遺餘力,片中只要出現男的,就會是那種個性很糟糕的形象。總之這部電影不像我剛剛說的紀錄片性質,它比較偏向劇情片、比較多聲光效果,如果大家想看一下歡樂的、不花腦筋的話可以選這一部。它算是滿娛樂性,而批判性也是很高。

我再講一部片《瘟疫》,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巴塞隆納一個偏僻小鎮,這個小鎮的每個人都是過著狗屎人生,故事主角都在這個小城鎮生活,大家想想,到底誰會留在這樣偏僻的地方過著誰都不想過的狗屎人生?這部片中,留在當地的人盡是一些「被社會遺棄」的人,外籍勞工、年紀大的老年人、娼妓...等等。而這部片有趣的是,導演花了四年時間,跟演員溝通,完全請他們用即興的方式,演出他們的真實人生,這部片滿值得看,知道這樣的故事背景後,我可能還會再去電影院看一次,因為知道它這個脈絡後,我感覺它是一個精雕細琢的影像詩。那最後我再說,這部電影也沒有出現什麼邪惡的資本主義大企業,但觀者卻可以明顯感覺出,這些人留在鄉下、無法到大都市的原因為何,正是因為他們逃不出去,更簡單明瞭地說:沒錢。

IMG_1097  

顧:謝謝但老師的分享,我跟但唐謨老師看的片子都集中在手冊的第30-36頁,裡頭的這10幾部片子,都被放在「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這個單元裡。我自己在閱讀這些影片,看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就是說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底下,它把很多東西都慢慢統一化了,例如我們的品味、生活習慣,我們認同的所謂的都會人的樣子。但是這個統一規格底下,「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這些片子,非常奇異跟混搭、規格也差很多,從25分鐘到120分鐘都有,劇情片、紀錄片、半紀錄片、半劇情啊,風格非常不同,讓我同時受到非常不一樣的衝擊。不過每部片中有個共同的因素在牽連著彼此-「遷移」。不管是城鄉的遷移也好、為了找出路的遷移也好、迫遷的遷移、各式各樣的遷移,人都在流動中,可是那個流動又不是什麼高階經理人啊:早上在東京開會,下午就飛到新加波開會,不是這種遷移。而是低階的、充滿無奈、不得不找生存的那種遷移,但是遇到各式各樣的格格不入。

不過剛好有一部片子,它卻是不動的、不遷移,在手冊第34頁《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廠》,那個核電廠在35年前,1978年的時候,在奧地利蓋好了,然後經過了公民投票,它不商轉,這個核電廠用了當時最好的科技,蓋了一座龐然大物,這背後象徵一個新的、乾淨的核電,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人民尚未經歷過重大的核災,所以仍對核電充滿了美好的高科技想像。而在此同時,奧地利當地的人民卻經過了公民投票,決定不商轉,即便它已經是蓋好了。

這部片子帶我們進入這個從不商轉的「安全」核電廠,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廠,正因為不處理核廢、它也沒有核廢根本不商轉,平白浪費在那個地方,我們可能會說浪費,好比說我們現在談核四的時候,那它核四不願意轉那台電就會告訴我們,這樣子就虧損了幾千多億等等。事實上就是把它之前的錯誤決定,通通算到我們全民來共同分擔的虧損裡頭,這是很荒謬的。可是,那部片子裡頭,你會覺得好像進到時空膠囊裡,非常的不真實、變成凍結在這35年。所以,它反而很奇怪的,我們可以看到小朋友到那邊去玩耍,也會看到老人在那邊野餐、談笑。核電廠裡,許多人在做著日常生活中的事。在裡面你就會有一種荒謬的、詭異的不真實感,好像時空在那邊是封存起來。

那這種不真實感,我在看另一部片子也有這樣的感受,是《小金最高指導原則》。那這一部其實是非常有趣的片子。取材自常期被汙名化的北韓,導演到北韓去取經,片子裡頭體現出與資本主義對比的張力,所謂資本主義享受的「自由」是弱肉強食的自由,不自由代表不努力賺錢、向有錢人看齊的社會。這部片相較於資本主義,到底是致敬還是諷刺呢?我覺得其實都有,但是它展現出一種荒謬感,像個神話、不可思議,如同時空膠囊的張力。前不久的太陽花運動,就反映了對全球化、多邊雙邊的協定、服貿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抗爭。低階層更有限制地維持在平行流動下的生活,台灣停留在經濟失敗圈,既有的思維與框架、資本家們在三十年來沒有改變,年輕人面對就業,還是處於短暫快速的工作流動,像我問我的學生畢業之後要做什麼,他們會說:不然先去國外遊學打工再說吧!沒有出路的狗屎人生、「悶」的氛圍,在台灣也一樣體現出來。

再來,另外一部《給妳聽唱歌》這部作品溫馨有趣,講述一個原住民女孩,曾經否定自己的出身、原生家庭,這樣的問題展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很真實會面對的到,裡頭把城鄉差距非常細緻的呈現出來。

還要來談談《山靈》這部片,片中的裝置藝術家王志文把竹編的使用、在地的藝術在國際上發光。這位藝術家王文志很特別,每次要做作品時,都堅持找親戚朋友來編織竹子,片中記錄他與親戚們發生的故事,包括爭執...等等,在這樣一種吵吵鬧鬧的人生,是一部很有親近性的片子。

然後,我想談論《台北‧女人‧家--雙北市都更迫遷戶女性影像紀事》這部片子,裡面有都更迫遷的問題:萬華、三重、士林,它著眼在女性角度。我看到的是,財富不會均等的分給所有人,當女人想辦法找到法令,面對警察官振振有詞地抵抗,面對不能拍攝怎麼樣回應,這是一群打仗的女人,我看了很感動!影片中還有紀錄朱立倫有政策是破土給青年住,讓年輕人可以低價租金入住,但是,同樣在這些租屋計劃旁邊的老屋卻被迫拆遷,體現了相當的衝突感,格外諷刺啦。

IMG_1150  

但:回應剛剛顧老師提的,《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廠》這部片我感受到的是他們一種對核電廠就像是撫摸肉體、戀物感與崇拜,我們用健康跟核電這個魔鬼交換,也看到了一般人對核電廠愛恨交織的感覺。

那我想談《小金最高指導原則》,看這部片有很大的文化衝擊,我認為法西斯共產國家拍宣傳片才拍的好,像中國早期的一部電影《劉三姐》就是很好的例子,要在資本主義底下拍的話拍不好,金正日寫拍片子的書就像天書,在看這部片時我大開眼界!另外,我發現好多國家的國王很愛拍電影、對電影很有興趣,當然我不知道馬英九喜不喜歡啦!〈觀眾笑〉

再來,《山靈》這部片是說所謂邊緣人到台北生活快瘋掉,他一定要穿適當的鞋子,最後主角從土地中得到認同,在過程中從困境逃脫出來,其實我是羨慕主角過著對土地的認同,像我自己就沒辦法逃出去。還有一部沒談到的,《變調青春》,它其實是一部青春片,完全是少年成長的故事,裡面講採礦的城鎮、居民面對不安全,隨時會地崩的危險。有別於我們常接觸到的美國青春片談成長,或是說台灣師長權威體制的內容,總之是很特別的青春片啦!

顧:我發現青春的片子好像很適合給但唐謨看,我看的都是比較沉重、要辛苦打拚的,這次有一部《邊界移動兩百年》,在說早期一群華人遷移到印度打拼、生存的故事。片中有談到不同族群人民之間的對立,其實我們台灣不是也是這樣嗎?到底哪個地方是誰的國家呢?好像人往往都拿比你更弱勢的人出氣,那這部片子是講移民的華人他們的人生世世代代不同的發展,我之前沒看過這樣的片子,它做了豐富的史料研究,包含探討全球散落在各地華人,身分與認同隨著遷移而改變。

但:最後有一部片《樹人》還沒說到,它比較科幻,說主角最後變成一棵樹,裡面完全沒有語言信息存在,當變成樹這件事,其實我看也是一種逃脫的詮釋。

 IMG_1064  

〈觀眾針對講座內容進行QA〉

問:今天主題分享很多觀影經驗,我看了《變調青春》的預告片,它節奏緩慢,是我喜歡的既定的北歐風格,想聽老師多談談這一部的描述或分享。

但:它是一部很美的電影,風格滿文青的,不同於一般好萊塢的,步調也很有北歐藝術感,營造一種冰冷的青春過程,但青春不可能只是冰冷的,裡面很多美的視覺、奇幻,很像綠野仙蹤,對比熱的青春。

問:我的問題比較實際,想請問兩位講師如果手中只有一張票想看哪一部?

但:「新自由主義下的狗屎人生」我已看過的七部作品,而我會選《小金最高指導原則》,它具有文化衝擊,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顧:我也是選《小金最高指導原則》,裡頭很多面向,不悶、有認同也有嘲諷、也有格格不入,無論在色彩上或韻律感上,我都覺得值得推薦。我另外想推薦《台北‧女人‧家,它跟我們的現實最能match,,用特別的鏡頭描述,有一幕我印象深刻的是坐在一一九救護車裡頭看著家園不見。

問:士林王家那部片《台北‧女人‧家,我自己可能比較偏資本主義思想重過社會主義,所以在看新聞的時候會覺得有必要做出那麼過頭的抗爭嗎?社會運動是否到沒有辦法控制的境界?

IMG_1027  

:再提一個問題好了,等會一併回答。

問:對老師提到遷移的感想還滿有興趣的,我看到的有:是否能逃脫或是如何逃脫,還有逃脫的感受體會又是什麼?可能就是蛻變與改變吧!

顧:如果不是士林王家打了這場仗,可能很多默默被都更犧牲掉的百姓沒有被關注到,而這個事件引發到台灣人能重新思考自己的家園如何改變?讓台灣人注意到這些議題。「弱勢」從來不是本體性,而是一個相對下的處境,在遷移裡逃不掉;而另一種說法是找出路,我們要有勇氣、能量來面對,現實條件就是這麼嚴峻,給我們警惕想想能做什麼。

但:我在想「逃脫」是可以的話,那大家都去逃了,不過管道就是:第一個:超能力(笑),第二個:利用非常態的管道,比如《虛擬尤物.com》必須採取旁門左道的做法。逃脫要找到認同,不然就是成為漂流,《山靈》裡的王文志就是真的逃脫,像我自己還喜歡刷卡去買東西,其實逃脫資本主意很難的。

:看電影也是一種逃脫,所以就要來看女性影展啦!

問:回饋老師剛才提到勞工階層的家庭子女,我們家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我自己為了夢想寧願選擇違背家人的期望,選擇薪水較低卻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而同時我也會覺得我是「有選擇」的,但家人不理解。假設有一天家裡突然發生什麼狀況,那自己怎麼應對?舉例來說,我之前有採訪經驗,問到一位接受補助金的老阿嬤,她用自己的補助金栽培孫女讀到博士,但也許孫女不會照阿嬤所希望的幸福人生走下去,就是說沒有依照長輩期待下生活的路。

顧:生命的答案自己活出來的,路是鋸齒狀的進進退退,讓人膽顫心驚,就帶著戰戰兢兢往前走,但對於父母的期待,我倒是有個看法,當選擇想做的事時,會長出新的能力,會有新的方法,我也不是照著父母的期待下生活,但也因為不在期待下而另有機會重新愛媽媽。在面對父母親,一路走過來的辛苦,回頭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這種事情不是有了錢,或是活在父母的安排中就一定能找得到,不然還是會碰不到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多關心自己周遭的人吧!

但:這個世界上太多人走正途了,一定要有人走不一樣的路,世界才會完整。

:謝謝兩位老師今天的精采分享,觀眾的分享也非常深切,感謝各位!

(全文完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