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講座記錄】Queer, Lez’s talk toGayther!
 

▲  時間:2016年10月8日(六)

▲  地點:青鳥 Bleu&Book

▲  主持人:柳巧蓁|2016女性影展執行總監

▲  與談人: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兼發言人

              羅毓嘉|詩人、作家

 

IMG_9065.JPG

 

柳巧蓁(以下簡稱柳):

這次女影的酷兒單元,為何會叫「酷兒廣角鏡」,因為有歐洲、美洲還有亞洲等國家,觸及的議題也很廣,從個人層面的性別與身體認同、社會歧視到與政府集會遊行發聲,影片主角的年齡層也從青少年到老年人。

 

苗博雅(以下簡稱苗):

我覺得女性影展的包容力很大,縱使是談論女性的相關議題,也會邀請生理男來分享觀賞影片後的心得,因此可以得到許多不同的觀點。因為近兩年比較忙碌,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去參加影展,很高興女影提供這麼多部有趣的電影。各個影展的屬性都不相同,而女影所挑出的影片都是獨家的,如果沒有到影展現場去觀賞,可能之後再看到的機會少之又少。金馬影展的影片,未來上院線的機會較高,但女影的影片,不要說在院線上很難看到,可能連網路上盜版的都找不太到(笑)。

 

因為我看到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只能看英文字幕的電影,這不但考驗我的英文聽力,又多是歐洲國家影片,所以整個是邊看畫面,邊追趕英文字幕啊!由於我個人的社會運動經歷,所以特別對《小鎮性侵疑雲》這部片有感,這是很有意義的選片,它是一件真實事件,並非架空於想像之中,像這樣的司法事件,可能會發生在女同志的生活之中,對於「性侵」這兩字,在各類型的人當中,社會大眾都覺得「女同志」是幾乎不會與性侵連結的族群,在性別刻板印象中,男性常常是第一個被聯想到的族群,不管是生理男、異男甚至是同志。更不用說性侵對象是兒童,女性幾乎不會和性侵連結在一起,因為社會預設女性都是擁有母性,會照顧小孩,不會做出這種事。

 

這部影片是真實地去談論美國發生過的,一群女同志被指控對小女童性侵害,故事內容跟我之前所處理過的案子有些許相同的點,當被告被指控犯下這樣的罪刑時,通常都是年紀輕的,對於自身的權利不了解,在司法過程中處於弱勢,因為歷練不夠,所以無法應對法官的詢問或是對你有敵意的人,無論你是清白或是真的犯下此罪刑的人,面臨國家的侵權和追殺,是沒有力量可以抵擋的。影片中也反映出美國司法常見的情況,被告通常是處於弱勢的少數族群,而在美國,不同州有不同的審判制度,有些保有死刑制度,而有些則已剔除,而事件最後的判決,會因不同族裔,而有不同的結果,例如白人、黑人在司法制度上的不公平,都是顯而易見的。

 

我覺得紀錄片是相對真實呈現事實的方式,比起一本書,一部紀錄片,反而更能讓人理解事件。在司法案件中,窮人且處於弱勢族群中,如果對象是兒童,在證明自己的過程中,是相當艱難的,因為兒童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在外國對於兒童的審理過程中,已廢除誘導性審問的方式,但在台灣,還是可以見到法官預設性的問答。片中審理的法院是在「德州」,相對於在加州,司法的影響力是不如的,如果在加州,辯護人可以用「辦案機關對於同志的歧視而產生的偏見」來反駁,而且影響力之大。我覺得這部片很適合給不了解同志甚至不知道的人,可以啟發他們很多。
 


 

第二部我想推薦的是《我的萬人迷女友》,許多談論的有關酷兒議題的影片,幾乎是沉重的,但它是少數的喜劇片,它滿適合當作約會電影,很輕鬆,而且很歡樂。可以藉由這部片的觀賞過程,把平常不敢說的話題,都拿出來討論,像是片中多人的感情該如何處理等。這部片呈現西班牙的文化特色,色彩鮮明、快節奏風格,都是很有趣的。如果不喜歡沉重或是冗長的電影,可以來觀賞這部影片。雖然這部片節奏相當快,但不代表它沒有意義,片中許多橋段都微酸,讓圈內人看了都可以會心一笑,在女同志相關的討論平台上,總是呈現祥和的樣貌,但現實社會真的是這樣嗎?影片可以帶給你一些不同的驚喜,這算是一部雅俗共賞的電影。
 



 

另外一部我滿推的是《銀髮拉拉來開講》,如果妳很害怕身為女同志晚年的生活的話,看完這一部,心裡應該會釋懷一點。在晚年,沒有年輕人的照顧,只有兩個老人相依為命,影片背景雖然是在法國,有些經驗在台灣還不適用,但多少可以給予一些想像。有一個想像,對於生活前進的動力,是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很適合女同志族群,關心年老生活的人觀看。
 



 

羅毓嘉(以下簡稱羅):

我滿推薦《誰在找麻煩》這部南韓電影,藉由一位老T的訪談做為整部片的框架,透過訪談,可以了解現在同志的現況與命運在南韓的情況,不只是政治,也牽涉到人權。導演其實跟拍了許多畫面,像是在世界人權日的活動中,捕捉到了許多激烈的對話。

 

前幾日在跟兩個韓國性別運動人士朋友聊天,談到台灣和韓國在經濟、政治還有民族的脈絡下,是滿相同的,但為何在過去30年來,在同志社群這一塊的發展卻是大不相同,在台灣,同志漸漸可以爬出櫃子,社會大眾也可以接受,雖然在都會區與非都會區還是會有些差距,但基本上在公領域,同志的話題是可以被拿出來討論的,但是在韓國,卻是大不相同的。這部片,其實是在發問,透過紀錄片的拍攝,來找尋答案,可以多注意片中他們在罵同性戀的一些言詞,女同志可以說是在愛滋病的傳染中,最絕緣的人,他們卻可以當眾指著這些女性,大罵她們是愛滋病患者,邏輯上其實滿好玩的。愛滋病其實在近幾年才被傳達正確的訊息,不然在之前,「愛滋病」不是病的名稱,而是罵人的用詞。

 

我覺得這部片可貴的地方是,它不僅呈現對同志的激烈衝突,還有對他們的不了解,試圖去傷害他們,甚至是阻止他們得到平等的權利。片中也呈現,反同志的人,可以為了這些反對的理由,做到什麼程度。而LGBT常常被認為是麻煩人物,看完這部片子,對於片名也會有不同的定義,到底是誰在找麻煩?
 


 

 

另外一部想拉出來講的電影是《女孩的奇幻旅程》,這部片的拍攝手法是非常純熟的,在片中有三個女孩只要吃了擁有魔力的花朵,就可以變成男孩,並在睡覺後變回女孩,在這樣的故事情前下,是有隱喻的。在吃與不吃,成為男孩還是女孩的選擇下,各自產生了不同的化學變化。片中的三個女主角,其實在校園中是被霸凌的,尤其這是一部由北歐製作的電影,在台灣人的刻板印象中,對北歐的想像都是美好的,那是個完美的國家,不管是對人民的照顧,還是在同志族群上的包容,都是令人稱羨的。但這部片卻呈現北歐社會最根本的樣貌,校園霸凌事件也是不可避免的發生,而劇中三個女孩也因為想脫離霸凌的生活,所以吃了花,但是當她們變成男生時,真的有脫離被霸凌的命運嗎?

 

而我之前跟一位瑞典教授談話,關於這幾年敘利亞難民的狀況,瑞典採取只要他們可以到達瑞典,就無條件將他們納入成為瑞典人,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完全不同文化的碰撞下,多少產生不少問題,瑞典人在處理這方面問題的方式,並不是取消這項政策,而是思考在男性與女性的強暴事件,到底是新移民的問題,還是本國發生的(性別)問題。透過許多辯論,有些瑞典女性就站出來,說明這些事件其實一直在發生,只是剛好在新移民來到時,情況嚴重,才受到重視,這其實不是新移民與當地人的問題,而是男性與女性的問題。

 

瑞典人也思考在族群融合這方面的問題,並不是要求穆斯林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是反思自己,應該調整自己的制度,讓這些新移民,更加容易與他們融合並且相處融洽。這部片反映的是,在選擇的過程,要面臨的是,身分轉換時,所接受的命運該如何應對,所處的困境為何。問題最終將會回到自己的身上,為什麼這些事情,會成為一件難題,是哪個環節造成的,那最終的目的是在尋找自己是誰,我該如何描述我自己,片中雖然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但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延伸問題。
 

 

柳:

剛剛毓嘉提到的移民/難民問題,女影一直以來其實都會針對當年的社會狀況,也策劃切合時事的單元,今年其實就因為德國科隆集體性侵事件,想來談談移民/難民與性別的問題,所以邀請德國科隆女性影展選片人來客座策展「凝視抵達者」單元。

 

另外《銀髮拉拉來開講》《我和我的T媽媽》或許也可以做為對照,歐美中老年女同志與台灣情況。歐美的、生活狀況較好的、能夠從事社會運動的女同志,對比台灣必須進入婚姻、養家養小孩、經濟狀況較差的女同志。

 

苗:

《我和我的T媽媽》其實不盡然是所謂女同志的議題,對我來說,更像是談家庭的議題。你也許了解自己的爸媽、或不了解,但卻不了解爸媽的小時候、青少年,更不用說是你的阿公阿嬤。對我來說這部片最有意思的是「家人」,拍那個年代的女同志,任何人都可以拍,但是由女兒來訴說這樣的故事,拿起鏡頭來面對家裡那本難念的經。如果你家也有本難念的經,那這部片會是不錯的選擇。
 


 

柳:

沒錯,其實不管什麼身分,最難解的永遠都是家庭關係。這邊也補充一下《我們在這裡》這部片,它從1995年聯合國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開始講起。台灣同志運動走了20年,婦女運動更早、更久,但其實女性主義有很多波,婦女運動一開始並沒有納入女同志。而中國的同運跟台灣其實有很多交流,這部片也有台灣同運前輩王蘋在裡面,影展期間的映後座談也會邀請她來參與座談。其實我們能夠像現在還算性別友善的環境,都是前人努力的成果,推薦對歷史、同運、婦運有興趣的人來看這部片。

 

羅:

而且這部片有彩蛋!是美國現在很有名的一位人物。

 

柳:

對,但我不會跟大家說是誰(笑)。也跟大家說一下,《我的萬人迷女友》導演會來台映後座談,《誰在找麻煩》的製片團隊也會來,《我和我的T媽媽》會有導演映後座談,我們現在也力邀T媽來,大家可以期待,歡迎到大家到戲院參與映後座談,女影很重視映後座談,我們希望在影片放映後做更深入的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