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影選片指南台北場5│拍到荼蘼、酷兒廣角鏡
與談人
賴珍琳 台灣競賽獎初選評審
王君琦 選片人
黃慧敏 選片人
羅珮嘉 策展人
主持人
柳巧蓁 影展總監
今年雙線敘事的大單元「拍到荼蘼.影像成癮」,強調電影敘事美學與形式風的,不只關注性別,也關注電影形式,更是策展人羅珮嘉跟選片人王君琦大力推薦的單元。
王君琦
我覺得台灣的影展有一部分的觀眾是會重疊的,雖然各自有不同的關注,我今年剛好有機會擔任TIDF國際競賽片的初選,當時有兩部片評審都一致支持,但因為TIDF有首映的限制,就沒辦法放映。
所以當這兩部出現在女性影展的名單時,我就跟策展人珮嘉說這一定要,這兩部片不只是我們認證過,還是TIDF這些初選評審也都認證過,很精采的片子。
其中一部是《媽媽的大兒子》,拍攝的是一個唐氏症男子,他已經是成年人,跟他的老母親之間的互動關係。鏡頭是緩慢的,但緩慢當中有非常多細節,可以看到兩人之間的互動,不只是情感,兩個人的狀態都不是用語言表達作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你會看到攝影機用非常緩慢而且色彩非常飽滿的方式,從他們倆個日常生活中身體感的互動,帶出他們的情感,但這個情感還有滿多衝突。
雖然這次我們沒有做長照專題,可是會發現有很多部片處理到長照議題,尤其這個老媽媽年紀這麼大,還是要照顧唐氏症的兒子。而這個唐氏症的兒子雖然在一般認知理解當中,生活自理好像是有困難的,但其實他也要照顧他的老母親。這兩個人照顧之間的衝突,是這部片很迷人的地方。包括這個唐氏症兒子在進入村莊的時候,他跟這個村莊的人保有很尋常的日常互動,在台灣很少見,台灣會有一個機構,把這些人放在機構裡,你們在機構裡過得好好的,我們就會覺得社會責任解除了,反正機構裡有專職人員。通常在台灣,包括身心障礙者都會被社區拒絕,不願意進入到社區,這部片提供一個很感人的部分,就是他怎麼樣在社區當中,跟社區人物的互動。
另外一部片則是《那父那子那馬》,是絕對要在大螢幕看的影片。這是一個蒙古的故事,用的手法是比較早期民族誌紀錄片的手法,像《北方的南奴克》那樣。導演找的是當地的人,他用田野調查的方式把故事寫出來,這個田野調查當然是基於這群人真實生活的故事,寫出來之後再找當地的人來演,不是職業演員。在蒙古草原的畫面上,非常感動人心,包括11歲的小孩被交付一個天大的任務,他爸爸給他一匹馬,他一定要在蒙古的賽馬競賽中得名,才能幫他們家度過因上一季酷寒所造成的生計壓力,11歲的孩子怎麼面對他被賦予的重責大任,我想處理小孩的議題往往會讓我們看到天真卻又殘酷的現實面。
黃慧敏
《練習說再見》這部片也是講長照的議題,比較不同的是,四個中年女性是好朋友,其中一個得了癌症,其他三個怎麼樣去照顧他,當然不是實質的照顧,他們可能每個月見一次面的狀態。
這部片為什麼放在形式這邊?因為這本來是一部劇情片,但是片中的女主角後來真的得了癌症,其他人本來在演戲,可是後來他們演不下去了,他們演出的內容和真實生活無法切割。後續我們會看到說,演員的身分和他們真實的人生已經呈現在電影當中,所以我覺得這是很突破的地方。還有基本上是用「逗馬宣言」拍攝,可以看到很多自然光。這個導演很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演員都是經過很長的排練,他希望拍出演員之間很衝擊的張力,不會讓大家失望,很推薦大家去看。
《去菲菲聊是非》形式上很實驗,但其實不會讓人距離很遙遠、疏遠。這個導演在英國念紀錄片的博士,他研究紀錄片的美學形式與實驗,他的前一部也是這樣。這部片他是去美髮沙龍當洗髮小妹,他把鏡頭架在頭上,邊洗髮邊聊天,聊什麼呢?聊以色列的城市「海法」。「海法」著名的是以色列人跟阿拉伯人和平共處,導演想了解是不是真的這麼回事。所以這個以色列導演,就到「菲菲」這間阿拉伯女性開的美容店當洗髮小妹,目的就是要拍這部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到底他想像中跟我們想像中的以色列與阿拉伯衝突是不是那麼一回事。
羅珮嘉
《遺忘越南》導演鄭明河,他過去曾有《姓越名南》這部作品,他的風格非常有特色。
《榆樹與海鷗》製片提姆.羅賓斯就是一個大咖,而導演的部分,如果大家有印象三年前的女性影展有放過《尋找依蓮娜》的紀錄片,其實是同一個導演拍的,這次手法更純淨了,這部片對我來說絕對是開幕片、水準之上的等級,而且非常具有女性主義。談的是一個演員,他跟他老公都是太陽劇團的演員,當這名演員33歲面臨懷孕,演員生涯好像就此打住。這部片就是在他整個懷孕過程裡,如何對著攝影機呢喃、反省、自覺、憤怒、哭泣、緊張……很多情緒讓你感覺不到他到底是真情流露還是在演,我覺得好微妙,包含他跟老公的互動關係、跟朋友間的聚會都很像劇情片,非常純熟。
《黑暗中赤腳漫舞》跟《無/舞》,是用攝影機鏡頭,有點像主觀鏡頭去探索身體和舞蹈,我們也可以藉由這兩部片,從攝影師角度、製片角度來看一部電影。
「酷兒廣角鏡」是每年期待度最高、票房最好的單元,今年議題性非常強,像是韓國版護家盟、女同志司法冤案等等,好看的強片也沒有少。
王君綺
《我的萬人迷女友》是今年酷兒單元的喜劇片,當初在討論的時候,我們的國際聯絡人看完說,只有西班牙人才拍得出這種片,喋喋不休卻每一句都是經典。其實是根據這兩年網路上的女同志網劇,只是在台灣好像沒什麼討論度,但在美國和歐洲都非常受歡迎。它其實就是從這個西班牙女同志網劇發展出來的劇情片,在網路上是免費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追劇。
裡面是用很喜劇的方式,一群人因為一場宴會,過去所有的冤家全部聚集在一起。很有趣的是,它用喜劇、日常喋喋不休的方式去觸碰當代同志生活型態的嘲諷或提問,當代同志生活型態我想當代最主流的就是結婚,結婚之後成立家庭要有小孩,這樣對於同志生活型態的想像是不是真的那麼美好,或是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這部片用非常幽默、揶揄的方式去提出很多的疑問,當同志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很符合所謂異性戀婚嫁的想像,是不是就代表一切都有美好的光明大道?這部片不是用說教的方式,而是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同時也諷刺了異性戀保守主義的思維。很推薦這部片,很好笑!一群人大亂鬥,但當中觀眾會很清楚地看到,每個關鍵點都有很犀利的提問跟批判。
《小鎮性侵疑雲》這個紀錄片討論的是1994年有四個拉丁裔女同志被控性侵兩個女孩,當時的審理過程可以說是當代獵巫行動,也就是這四個女人被看做是女巫,被極力的撻伐。20年之後,當初這四個人還是堅持無辜,整個紀錄片就在揭露當時的獵巫過程,怎麼樣受到90年代初期恐同的氛圍,與對拉丁等少數族裔的歧視偏見,才導致當初的冤案。所謂的冤案絕對不只是司法程序上的漏洞,其實是有人為的偏見歧視與預設,參入到其中,才會造成冤案的發生。
羅珮嘉
《我和我的T媽媽》這部片在台灣口碑效應都出來了,但真正第一次要在大螢幕曝光其實是在我們這裡。導演黃惠偵小時候跟媽媽做陣頭,直到三年前就沒有再繼續讀書了,做陣頭的過程中他跟媽媽越來越疏離,因為媽媽是女同志,過程中交了很多女朋友,他在20歲的時候認識楊力州導演,成為他的助理,才慢慢地享用紀錄片,藉由拍攝這件事重新思考他跟他同志媽媽之間的關係,也從疏離、衝撞到親密、兩個人內心的化解。這部片非常直接、坦白,我自己很喜歡,除了談到同志議題、母女議題,還包含女性在很多性別角色、性別習俗或家庭關係裡面,他是怎樣受到歧視的那方。我們會邀請黃惠偵導演來映後座談,大家可以藉由跟導演的互動了解他拍這部片的目的。
我還要大推《女孩們的奇幻旅程》,這個導演在2013年拍過《女孩轉個彎》,這次他用了非常科幻的元素,三個女孩子在學校被霸凌,因為女同志身分或T的樣子,有一天吃到魔豆之後反而變成三個男性,跟他們的霸凌者變成朋友。這三個女孩子變成男性後反應各不同,有的人喜歡當男生,有的人覺得回到以前女生的生活比較好玩,有的變成男生後愛上男生,他到底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有的女生還是喜歡女生,或有的以女生身分喜歡男生。這裡面包含性別角色的認同、顛覆,包含情慾的流動,他用很有趣的科幻元素讓我們看透,我們一天到晚談論LGBTQAI到底怎麼分,話都不用多說,看了就懂,而且整個過程非常精彩。
《誰在找麻煩》的拍攝團隊是「韓國女性主義影像小組」,基本上是用影像去衝撞體制。他們在這部片裡面,藉由拍攝去挑戰韓國的帝國主義,比方說他們排斥同性戀,會說你們這些同性戀不該存在,根本是北韓派來的間諜。
裡面談的不只是同性戀,像之前的世越號船難,兩百多個學生死掉,受害者學生的媽媽出來叫政府負責,因為船長也畏罪自殺,這群衛道的保守人士就出來說,你們這些受害者家屬是來毀滅我們良好的南韓政府組織,來毀我們的女總統,所以你們都是北韓來的間諜。他們有很多集體抗議,這個女性影像小組就是專門破這些人,像之前韓國同志大遊行時,這些傢伙又出現了,又開始說他們是北韓來的,所以這部片好精彩,大家一定要來看他們怎麼衝撞體制。
談到《我們在這裡》這部片,之前中國有五位女性主義者被抓,其中一位就是這部片的製片韋婷婷,他自己跟我們聯繫,希望可以在台灣放這部片,我覺得台灣女性影展作為這樣的平台非常好。其實很多具討論性的議題在中國都沒辦法被看見,所以我們藉由這個機會讓大家看到。
黃慧敏
《銀髮拉拉來開講》超級推薦!四位老年女性同志,兩位在法國,兩位在西班牙,不管是回顧過去參加70年代的女同志運動,或者自身之間的情愛,老年長照的議題也會被呈現。法國那段情侶很厲害的是,他們在鏡頭前很自在的展現親密關係,很可愛。西班牙的部分比較議題性,他們在講70年代女同志運動現在走到什麼地步,還有未來的展望,我覺得是對同志來講比較運動性的關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