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君逸

「一胎化」如字面上的意涵一般,一家只能有一胎,是中國作為人口控制的基本政策之一,於1975年,由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高級女性領導人陳慕華提出,實行三十多年,造就中國人口今日畸形的局面。

 
用「官僚殺人」來形容「一胎化」是再適合不過,為了配合國家節育,「一孩上環,二孩結紮」-強制上避孕環、強制結紮、甚至強制流產,現今仍在中國某些地區沿用,這樣的結果不但導致人工流產手術倍增,而以父權社會為結構的中國而言,為了保留男嬰,扼殺女嬰的情況仍層出不窮。
 
文章標籤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2  

每逢佳節倍思親,當大家都在齊聚一堂吃烤肉時,卻有一些導演拿起了攝影機,將視線移向他們的家人、將鏡頭穿越他們的陳年往事。回想,當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飯時,我們活在現在、聊著未來,卻忘記了過去,尤其是父母親的過去。試問,「你真的了解你的父母嗎?」

為什麼我們要藉由紀錄片,去看別人的家庭故事?

李念修(台灣)、凱倫.格斯理(英國)、宋方(中國),這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女導演,將原本女兒的角色穿梭於鏡頭前後,時而融入、時而抽離,該如何拿捏和被攝者之間的距離,考驗得是導演的功力,以及作為觀眾的我們,是否能感同身受「另外一個家庭」以及「與你無關卻又似曾相識」的故事。

藉由這些紀實影像,觀眾能從中找到一點熟悉、一點影子,甚至是心中的質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與故事,借鏡他人,是種對自我的反思與醒悟。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2

吳俞萱-「實驗電影其實可以很輕易地擊碎自己,在新的自我還沒形成之前」

新浪潮,在一般觀眾眼中有如百科全書才會出現的辭彙,甚至是可遠觀而不可褻完焉的電影選項。面對難以單用劇情解釋,且必須在使用雙眼之後,用「腦」去思考、用「心」去體會的作品,新浪潮不單單只是形式,有時更要仰賴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對話。就連天才都很難無師自通,所以女性影展很大方地找來知名詩人、影評人吳俞萱,介紹今年女性影展「影幻新浪潮 New Currents」單元,將22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作品,劃分成四個觀看方式,以深入淺出的觀點詮釋「幻影女團動畫篇」、「電幻女團實驗篇」、「魔幻女團劇情篇」三大系列。

 

「當我們在看電影時,究竟期待看到什麼?」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十六世紀,歐洲盛行「獵巫」,把所有有「巫術」的女人都施虐處死。這其實是男人害怕女人的權利與能力「踰矩」。在這個當代,我們的世界仍無所不在潛藏著「獵巫情節」。這個月我們與女性影展一同起身召喚內心聲音、施展女巫的全新姿態與魔力。(推薦閱讀:女孩,別當父權體制的模範生,讓世界欺負妳

文/陳倢伃、張語軒

如果我們被告知過著不道德的生活,被認為是巫鬼,那也只是因為我們的靈魂正躁動著,渴望解放。如果我們被說與魔鬼交換靈魂,被認為是妖魅,那不過是眾人之不了解,那是我們自由的本色。你可以,再靠近些。我們是這個時代的女巫,為自己起舞,為愛痴狂。
哪裡有魔鬼?那豈不是我們全新的姿態,妖魅、不羈,還有令你著魔的眼神。

巫術,總是冒險。然而冒險則是女巫的生存之道。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情簡介: 廣西村莊,二十八歲的農婦李巧魚和丈夫何滿有個女兒丫丫。三十八歲的成永貴、梁雲珍夫婦有個獨子壯壯。一日放學後,壯壯乘坐何滿的三輪車發生車禍死亡,法院判決何滿家賠償12萬元。梁雲珍已經不能再生育;何家則因支付賠償金而傾家蕩產,無力再負擔何滿車禍腿傷的昂貴手術費,李巧魚只能咬緊牙關,一肩扛起家計。這天,成永貴買醉歸來,闖入李巧魚住處告訴她,自己需要的不是賠償,而是一個兒子的再生。更深的錯誤在夜色中鑄成,將兩個本來平靜的家庭送上不歸路……。

「影片大膽地揭示獨生政策在城市化時代對農村家庭社會和道德結構帶來的深刻創傷,穩紮的演繹,閃現了重重烏雲背後的光亮。」─張真 

―――――――――――――――――――――――――――――――――――

文/Z小編

(有雷,請斟酌觀看)

文章標籤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