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桌》+《有一天都要說再見》映後座談QA記錄


片名:《辦桌》 + 《有一天都要說再見》

 

場次:台北華山2廳 10/17(一)15:10 ★

主持人:賴珍琳

與談人:陳欣緯│《辦桌》導演
    李珮毓│《有一天都要說再見》導演

 

與談人分享

賴珍琳

兩部片都是拍攝有關死亡的主題,一部是劇情片,一部則是紀錄片,我比較好奇的是,欣緯的影片背景是客家族群,是因為你就生長在客家的家庭裡還是有什麼特別的意涵?

陳欣緯:

其實這就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小時候就跟著奶奶一起辦桌,會有這個故事題材是因為奶奶跟憶起辦桌的叔伯就住隔壁,直到有天,叔伯不幸的過世了,那天開始,奶奶常常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呆,當時年紀還小,不知道奶奶為什麼這樣,直到我在準備畢制時,本來是想做宗教相關議題的影片,這段畫面不斷出現在我腦海裡,才讓我萌生想拍這部戲的念頭。不僅僅只是想把這段記憶拍攝出來,也想把客家的生活日常拍攝下來。

賴珍琳

這部片是劇情片,裡頭的主角是親朋好友嗎?他們的說話還有相處模式,都是如此自然,所以我非常好奇想問一下導演。

陳欣緯:

其實不全都是親朋好友,但都是住在客家村落的居民們。主角其實都是素人,不知道拍攝影片的樣子是該如何,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怕溝通不良,他們無法了解劇本想表達的意思,能不能理解在這個時間點,情緒該如何表達,但在與他們的談話的過程中,他們不管是說話方式還是外型,都很像我的奶奶還有他的同伴們。

賴珍琳

哪天開始,想拍攝紀錄片呢?因為拍攝個人家庭的紀錄片是需要時間的,是什麼的情況下,讓你想把這紀錄片成為你的作品?

李珮毓:

這部片其實是我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影片,日常拍攝的其實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當時在拍攝時,其實沒想過他會變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那時在尋找畢業製作的時候,本來想做自己關心的議題或題材,但突然覺得自己該認真面對這個問題,而這個面對,是真的與我的家人面對面來談論這個問題。就如影片所說的,你知道有一個東西你一直沒辦法走出去,剛好在那個時間點,認為該是他成為一部影片的時候了。

賴珍琳

為什麼想用貓咪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家庭,還是本來就有拍攝貓咪的習慣?

李珮毓:

看影片應該就觀察的出來,前面的片段是之前就拍了,而他們本來就是我的家人,所以也就很自然的將他們拍攝進去。很多人都詢問我,用動物視角拍攝有什麼意義,其實我沒有特意,就很自然地拍攝,只是動物本來就這麼矮呀,所以要拍他們,當然得要趴下來拍他們。
 

QA時間

 

Q:兩位導演都是拍攝有關於死亡的題材,那自身對於死亡的看法又是如何?

李珮毓:

訪問家人是最困難的,不過他們其實很習慣我都會拿攝影機拍攝。訪談是讓我最緊張的事情了,所以我都會先聊聊別的事情,慢慢帶到這個話題,他們多少一開始都知道我要和他們談什麼。在觀看這部影片時,雖然沒有真正解決什麼,談論沒有太多,但在這樣的拍攝過程中,他們也釋懷了許多。

陳欣緯:

其實就像《有一天都要說再見》那樣吧,反映到辦桌中,要跟朋友說再見,跟同事說再見,跟工作說再見,然後再跟自己說再見,一步一步的走,繼續下去,我想對於死亡的看法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懂那種感覺吧。

 

觀眾回饋:

第二部片,我一直看到導演在解決兩個問題,就是死亡焦慮與出生焦慮。人對於未知的生活,其實都是一直感到焦慮慌張的,如何去面對,都是人生的一大課題。導演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詮釋,面對家人,面對自己,甚至面對姐姐死亡的問題。生命與死亡都是自然的事情,我們也應該用自然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雖然第一部片《辦桌》中客家背景離我有點遠,但我看完之後依然很有感觸,辦桌本來是個喜宴才會有的活動,但他又連結到一個生命的離開,最後到自己笑著面對朋友死亡的這件事。影片結尾讓我很感動,女主角在拍攝自己的大頭貼,那應該是在拍攝自己未來葬禮所需要的照片吧,而拍攝的背景,跟過世的朋友遺照,是相似的,而他拍照時面帶笑容,表示他已經坦然釋懷了。

 

▲  看更多「台灣競賽獎」的入圍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