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年代2.jpg

 

女人的工作,工作的女人

周芷萱
自由工作者

 

工作常常是具有性別意涵的,例如在職場男人和女人如何各自被想像,這個想像又如何影響職場的性別分配。但有一些工作,比其他的工作更加性別化。

比如,性工作作為一種一定程度上,必須利用當前社會性別想像的工作,透過性工作之眼,能夠帶我們看見更加赤裸的性別困境,以及應運而生的難題。那難題不僅只是貧窮─即使貧窮是最常見的從業原因,更是不得不困在主流社會對「女人」的想像裡,與之周旋。性工作為一種性化、女人化的工作(男性性工作者在多數的社會中都是少數),從業者必須利用和面對女人的身分認同,以及被女人化的工作。既因為她們是女人所以得以用這個方式生存,也因為她們是女人,所以落入此境地。《殘毒餘生》、《玩我舞孃》、《寂寞人在廣場相遇》這些片子,不獵奇也不誇飾的帶我們看她們的生活、她們的日常,鏡頭從從業中的前台轉至日常的後台。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些跨越了異文化的女人,有著如此相似的性別角色想像困境,也如此相似的共享了某一些「女人」的生存文化,即使她們從業的方式和內容不盡然相同。

同樣困於主流社會對「女人」的想像裡的,還有慰安婦。在戰爭年代,國家社會對人的掌控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甚至激化了社會中原有的性別想像,人的身體被如何期待和使用也在戰爭中一覽無遺。男人的身體在極端的國家控制下,是戰爭化的、陽剛的,女人的身體則是為了戰爭化的男體存在、性化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戰爭中當男人承擔了保家衛國(在侵略者眼中也是一種保家衛國)的責任,女人就要作為支持的力量,服務其性慾。即使女人的身影經常在戰爭中被忽略,戰爭總是「男人」的事,但這些電影帶著我們看見戰爭對女人的剝削。《記憶中那場停留》、《雪地裡的擁抱》都是韓國慰安婦的故事,聚焦戰爭對女體的剝奪和戰爭去人化的殘忍。東亞戰爭期間的迫充慰安婦酷行廣為人知,但是類似慰安婦形式的軍妓,二戰期間也普遍存在於日本以外的國家。兩者同為在戰爭動員底下,對女體的剝削,但因為戰爭勝利與否的政治因素,有了很不同的命運。女體不只是在戰間充滿性勞動期待的,在戰後也是富含政治意涵的。

在性工作與慰安婦之外,其他的工作也逃不開性別的影子,更逃不開社會對女人的想像。事實上,做為一個女人,生命中多數的時候都逃不開性別與性別期待。除了順應「女人」的身分期待並嘗試與之共存,也有些女人學著如何抵抗。《拳力以赴》談女人遇上看似陽剛的拳擊運動,如何以不同於「女人」的社會期待給了主角釋放的力量;談愛情小說產業的《字裡行間的愛》一片,則是引領觀眾閱讀愛情小說的另一面─是女人,也不只是女人。愛情小說除了再製和滿足社會的性別期待之外,也可以創造新的想像空間,女性愛情小說家的身分也是;《患者代號:瑪丹娜》的主角則是身處充滿陽剛階序的醫療體系,面對的是既性別又階級的種種問題。這些電影拍出了女人在不同的行業中,面對的身分挑戰。

「性/倖存年代」這個單元,在我看來,選片人既希望觀眾可以從觀影中看見工作中的女人,同樣也希望可以透過影片看見女人(被期待)的工作。社會如何期待女人的工作,女人又如何因應這個期待作出反饋。而即使未必能夠一一看完這些選片,也可以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觀看女人的勞動現場。勞動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基本組成之一,勞動現場也因此成為了觀看人們如何被期待的最好選擇,性別化的視角正是其中之一。
 

▲  「性/倖存年代」單元簡介

▲  相關講座資訊:【 二三講座:都是性別惹的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