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影選片指南台北場4│凝視抵達者、亞非新視界

與談人

賴珍琳 台灣競賽獎初選評審

王君琦 選片人

黃慧敏 選片人

羅珮嘉 策展人

 

主持人

柳巧蓁 影展總監

 

柳巧蓁

「凝視抵達者」這個單元發源自去年德國科隆跨年大規模性侵事件,關於移民和性別這件事,女性影展很想切合國際時事來討論,所以直接邀請德國科隆女性影展策展人貝蒂‧席爾(Betty Schiel)來策劃這個單元,他也非常認真,邀請他就馬上答應,弄了好幾版的片單。這次影展,貝蒂也會來台灣,在10/14下午三點半有影人講堂,可以面對面直接回答觀眾的問題,請大家千萬別錯過這個好機會!

 

(播放凝視抵達者單元預告片)

 

羅珮嘉

《在星空之下》我每次看都起雞皮疙瘩,這部片我在2014年選片的時候我已經看過了,我本來就很希望選到裡面來,但無奈於版權費,只好放棄了,但沒有類似的議題,兩年後版權費還是很貴,但這次我忍痛砸下去。

 

我覺得這個單元內容性很豐厚,我對於這種爭取自由,像《沉默之聲》一樣,安靜的怒吼這樣電影的拍法我都特別感動,客座策展人貝蒂‧席爾(Betty Schiel)引述了導演黛安娜・蓋伊(Dyane Gaye)一句話:「我們緊緊相連,不應該分成『他們』或『我們』。」

等於三線敘事,講三個城市、三個移民者,他們內心渴望自由,以及與本地的交集,離開祖國到回歸祖國,這個游動之間的情感。如果你想用比較溫柔的方式認識移民者的話,我會很推薦。

《被剝削的夢》2006年的作品,我當初也沒有看好這部片,看劇照還以為是在夜店的故事,結果後來看了好喜歡。有點像2014年我們選的《瘟疫》,它是紀錄劇情片,這部片子驚人在哪裡?他去受訪五個因為移民經驗的受害者,他們是非法人口販賣,這些移民,而且不分男女,如果我們說談難民與性別這件事,只談女性就大錯特錯,很多男性被送到這個國家會變成男妓,做很多壓迫性的事情。

重點是他叫這些五個真正發生事情的人,他們陳述故事給導演後,導演又編了一個劇本,請他們自己演自己的故事。精彩在哪裡?整個環境因、空氣、空間都非常冷冽,他們都直接用講的,其中一個後來去當警衛,類似夜班的管理員,他幾乎是面無表情在講,你看不到任何的痛,這種片越是用講的,越會產生無限大的想像空間,讓每個觀影者在心裡想像他到底過去發生多麼悲慘的經驗,越講就越陷入這些人的過去裡。所以我覺得這部片經得起考驗,你一定要來看,我們可以在影展現場好好聊一下。

 

 

柳巧蓁

《中非少女漂流記》這部很特別的是──這部片的導演是男性。這是女性影展可能十年前做過男導演女視角這種特別專題之外,第一次播生理男性的作品。可是為什麼播這部作品?因為是女性攝影師,非常真實而且貼近女主角,他們關係很好,女性攝影師可以捕捉到主角各個喜怒哀樂,這部片也在德國科隆女性影展得到女性攝影指導競賽大獎,很喜歡看鏡頭好看、對紀錄和鏡頭關係有興趣的人可以來看這部片。

 

這個女主角是中非的人,因緣際會到歐洲去治療膝蓋,有人資助他,你會看到一個相對純真、喜怒哀樂都直接表達的人,碰到一個文明社會,所有人都非常理性,這些歐洲人都想對這個非洲人很好,他也享受很好的物質資助,可是這些歐洲人其實沒辦法理解他在非洲的家庭、戰亂的痛苦等等;他德文不好,就比手畫腳跟歐洲人說他村莊的人遇到的事情,可能被強暴、被殺害、被剛果叛軍怎樣怎樣,然後你就會看到歐洲人的錯愕感,他不知道怎麼去回應這個非洲少女。我們活在所謂文明社會的人可以想一下,我們怎麼去對待跟我們處境不一樣的人?怎麼去理解他?這部片越看會越想看下去,又引發觀眾去想一些事情。

 

《等待八月》的鏡頭非常穩,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部劇情片,所有鏡位都非常精準,可是很生活感。

 

導演說大家很常關注跨國移工這件事,可是卻很少談到跨國移工的小孩,留在當地的照顧議題,導演想拍的是移工故事背後的家庭故事。因為這是一個羅馬尼亞的家庭,媽媽去義大利當看護,導演本身也是羅馬尼亞人,他好像有類似的經驗,所以很能跟主角共鳴,雙方感情很好,又是一個拍攝者跟被攝者的關係。女主角的一家人好像當鏡頭不存在一樣的在生活,他們的關係已經非常好了,導演也沒講任何話,就是一直在紀錄這家人的生活。

 

女主角才15歲,他有六個兄弟姊妹要照顧,長姐如母,媽媽在外面,他要去照顧家庭,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原來六個兄弟姊妹中有一個哥哥,可是他完全不用做任何事,每天就打電動。你可以去思考僵化的性別分工,在這個家庭裡面長子不用做事,長女就要一直煮飯、哄弟妹睡覺之類的,移民跟性別可以一起在裡面思考。

 

 

我想特別提出,《中非少女漂流記》《等待八月》《慕尼黑—德黑蘭連線中》可以對照看,因為《中非少女漂流記》女主角在歐洲的時候,不斷透過Skype想跟非洲家人通訊,可是一直連線不上,《等待八月》是一直跟媽媽視訊,也是有連線上的問題,剛好扣合到《慕尼黑—德黑蘭連線中》德黑蘭家鄉的媽媽,跟德國慕尼黑的女主角視訊連線。大家知道現在網路世代,沒有網路已經受不了了,可是這三部都透過網路,你可以真實感覺到網路收訊不好,加上沉重的鄉愁,更能體會他們的心情。

 

延續對跨國移工的探討,移工輸出的大國通常是亞洲、非洲,輸入到歐美國家,中間可能牽涉到歐美強權文化、經濟霸權的面向,我們有「亞非新視界」,反霸權的單元,請君琦為我們介紹。

 

王君琦

我們一直在想說要怎麼定義「亞非新視界」,如果以過去傳統定義是第三世界國家,那第三世界是要以地理疆域來分嗎?有很多在歐美世界有色主義的女性導演要怎麼歸屬?要怎麼跟觀眾解釋我們的範疇?其實有很多的思考。

 

會有這個想法是過去在做焦點影人時,發現都是歐美國家女導演為多,我們幾乎很難在焦點影人做一個非歐美國家的女性導演,因為做焦點影人片量要夠,然後我們回來思考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發現在強調世界級重要的女導演時,大部分都是歐美國家的白人女導演,我們回頭去看整個電影產業的問題,包括本來非歐美國家的電影產業就沒有那麼強的同時,自己境內的電影產業資源很自然地會是強勢族裔獲取,向來現實的電影產業,加上性別跟種族主義,我們很難跟大家有系統的介紹歐美之外的導演。所以今年就用這個概念去思考,大家可以發現這裡面有亞洲、非洲的導演。

 

我要推薦的是《無臉的歲月》,這部片在手冊上只有寫2016首爾國際女性影展的放映,但其實是當年韓國獨立電影節的傑出電影獎,它談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我想是現代人都可以非常有共鳴的議題,就是關於長照

 

今年七月在日本的神奈川縣發生一件慘案,一個身障者安養中心過去的員工,用一種我們無法想像、慘絕人寰的方式,殘害了在安養中心的身障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新聞,這部片跟國際新聞能有很大的共鳴就是,我們一方面在談的是我們要對於身障者有很多照顧;二方面,我們怎麼去思考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再拉出來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會頻繁出現照顧者殺害了他們所照顧的人?意味著身障者某種程度的確被我們認為,他們沒有活下來的權力,很複雜地糾結了弱勢的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彼此相互依存,又想要消滅彼此的殘忍現狀。

 

它用的是很安靜的方式,的確很悶,因為整部片兩個小時當中,女主角非常厲害,大概只有十分鐘有表情,其他時間就是一張撲克臉。作為一個弱勢的照顧者,他有一個長期臥病在醫院的母親,跟一個不良於行的哥哥需要他照顧(手冊誤寫成弟弟),又繳不起醫藥費,他想擺脫這兩個人,可是當他想擺脫這兩個人時,有另外一股在亞洲情境當中很重要的親情力量,意味著我們怎麼去看待身障者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權力,拉出了台灣非常當代、重要的議題思考。

 

羅珮嘉

每次他講完我都覺得要再去看一次大螢幕,這部片被他講得我好想放,因為這部片很有台灣新電影時期的風格,像侯孝賢,撲克臉、長鏡頭等等,你愛侯孝賢應該也會愛這部。

 

王君琦

《孤島程式》也是我非常推薦的!之前有提到亞洲女性影展聯盟(NAWFF),這部其實是當時屬於印度的代表片,只是後來被我們台灣的《河北臺北》說服了。其實《孤島程式》非常棒,導演是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就獲得了威尼斯影展最佳新銳導演獎,他用三個短片組合成這部長片,當時印度代表其實有講為什麼不堅持這部片,因為他們覺得如果這個故事交給男導演拍也拍得出來,但我想今天是一個女導演來處理這些題材,他必然有很特殊的地方,可以讓大家在戲院裡面感受,如果這個題材是男導演處理,跟現在是女導演來處理,它的差異在哪裡。

 

三段其實講的一樣都是很當代的狀態。第一段講的是僱員,印度現在在新總理的領導下,也走向新自由主義的管理方式,這部片的男僱主很明顯是在新自由主義的公司管理下被規範人生職場上的喜怒哀樂。第二段比較有趣的是在談電視,電視大概在台灣的情境下是老舊的舊媒體,但在印度鄉村還是個新媒體,女性,尤其家庭主婦跟電視的關係,在女性主義媒體研究當中已經有非常多年下來的討論。另外,我們今年有一部片叫《字裡行間的愛》,是在討論羅曼史小說跟女性的關係。

第三個其實很有趣,談論現在印度還存在的相親制度,復古的媒妁之言和女性情慾間的衝突,第三段的女主角就是開幕片《炙熱豔陽下》的女主角。

 

羅珮嘉

《孤島程式》這部片子我好喜歡,大概是這次以策展人的心頭好來看,會是前五名。而且三段關係都隱晦地暗示著彼此間是有關連的,極為諷刺。我們剛剛講黑色電影的敘事手法,這部片都處理得非常好,有別於我們過去看的印度電影風格。

 

 

《愛到卡慘死》我覺得很妙,如果這部片子放到其他單元,從電影角度來看,如果你是影癡的話可能出來會把我打死;從女性角度來看,也會把我打死。這兩者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可是看完讓我覺得回到90年代初我們還喜歡看的港片,有警車追逐、黑幫、英雄救美,有很多荒謬的橋段,這部片讓我找回當時愛看電影的熱情。

 

簡單來講就是衣索比亞的電影,一個被迫做性工作的衣索比亞女孩,認識一個計程車司機,計程車司機帶著她面對困境、打敗壞人等等,結局出乎意料,我也很怕你們看完會想把我打死,但我覺得你們一定會很喜歡,為什麼呢?有誰看過衣索比亞的電影?我們為什麼要看「亞非新視界」就是這樣,我們根本沒人看過衣索比亞電影,作為一個影展平台,雖然歐美或台灣電影都很重要,可是如果有這個機會,看這麼有現代感、完整的電影,其實他們的電影敘事,包含創作手法都很完整,這是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看看所謂非洲新電影的風格。

 

 

黃慧敏

我補充一下《兒女》這部片,她拍得滿中規中矩的,可是講得議題很嚴肅、很具挑戰性,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包括墮胎與宗教之間的對立,像川普指控那些墮胎女性,要不要判罪?可以看看香港導演對這個議題的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