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越南Forgetting Vietnam》映後座談QA記錄

 

IMG_1050.JPG

 

片名:《遺忘越南Forgetting Vietnam

場次:台北華山 1 廳 10/20(四)21:00 ☆

主持人:賀照緹│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理事、《我愛高跟鞋》導演

與談人:蕭瑞莆│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與主持人分享

賀照緹:先請與談人說明,片名指稱遺忘,但九十分鐘的影像卻不停挖掘不同時間、地點的越南樣貌,在遺忘與記憶之間,導演如何選材又如何呈現?蕭瑞莆(下以蕭代稱)認為鄭明河導演的影片很難推廣,不僅因為實驗性質影像,不被院線電影青睞。甚至影展策展人也很難進入,因此未必會被挑選。但就因為這樣的難進入跳脫習以為常認知,挑戰觀眾經驗,更讓陌生的文化情境有機會衝擊思考我們。

 

片頭引用詩句:「如果要認真遺忘,你要先知道要記憶什麼」,看似互斥實則不然,遺忘和記憶、離去與復返,不停的扣問相同的核心。片中從多種觀點討論越南、不論地理、文化、產業、水文,地理位置由北到南不同的水流經過河內、順化直到胡志明市,這些河水都承載著文化記憶元素。鄭河明出生於河內,舉家因二戰移居美國,再回到理應是故鄉地方後,卻和幼年記憶完全不同,只剩被商品化呈現出來的(給觀光客的)刻板印象,那還能以什麼來支撐記憶裡值得回味的東西,與龐大的、現實生活脫節的刻板印象對抗?蕭認為影片裡不斷出現的真實生活樣貌、不同社會階層,底層女性,透過日常活動,例如在廟宇祈禱與逝去死者的對話,這些不被教科書記載、無法被商業複製的日常瑣碎小事,呈現出來的就是生活,這就是作品中的重要性,哪些是值得記憶哪些又是可以遺忘的?也往往因自身位置和視角的差異,選擇記憶或遺忘。例如

片中提到中國與越南的經濟海域南海爭議時,是講「東海」,因為她是站在胡志明市與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人民視角稱呼東海,即便在世界地圖上,這始終被稱為中國南海。如果記憶徒存一致性的商業化刻板印象再現,豈不哀傷,到底有哪些事真正值得記憶,需要不斷挖掘。

 

QA時間

Q1:導演畫面不斷出現關鍵字,卻不是用人聲旁白處理,為什麼呢?也對導演好奇,影像中對越南共產黨直接批判,是否跟立場有關。

Q2:為何導演不斷選擇某些字重複出現?

 

蕭瑞莆:其實這兩題前後是互相呼應的,《遺忘越南》講戰爭記憶,但卻不去碰刻板印象裡對戰爭想像,都用字幕去講。鄭明河自問攝影機是讓人們不那麼健忘,還是讓人們健忘?人們又如何記得戰爭的樣貌?當她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就自己回答了。人是健忘的,人民或團體可能因為刻意或不經意,而忽略歷史、遺忘過去,也遺忘戰爭所受的創傷;不經意的會去否認記憶、這也肇因於精神、心理上難以承認的真實。

另外回到鄭明河本身影片創作過程,她影片不是單純一片紀錄片就沒了,通常都會搭配後續出書,上一部作品《姓越名南》就有出書,建議大家可以去找來看,書中會有更完整對影像的文本詮釋,她與其他人、導演的討論對話,同時有視覺影像文本、音樂文本、文字文本的再現。剛剛提到的這三個文本同時存在影像中,不只是口語的、更可以是影像跳動或是文字不斷重複,這樣跳脫甚至三個文本彼此不同步的美學政治,意圖就是在對抗我們印象中的「血流成河的」、「被挖出來的遺骸」的「那種」戰爭刻版印象畫面。例如她講順化大屠殺時,是火車經過的圖像安排,但我們在畫面上看到的是陽光燦爛的公園在切割畫面上,只有音樂是氣氛營造。我們就是從沒有戰爭的直接視覺、語言、音樂的狀況下,去面對戰爭的無奈。

鄭明河呈現出來,大家刻意遺忘的記憶,不同文本的交織,卻讓大家跳脫過往的戰爭想像。

 

另外,訪談時巴士和計程車司機用畫外音方式在批評越南共產黨的政治狀況,

但我們也從評論中看到刻板既定的政治印象。鄭明河認為我們在觀看影片時一定要反思或反省,從自身所處的社會位置。如果不去提出問題,只是被動接受刻板印象,如果不讓「記憶」產生關聯或疑問,那麼終究都還是會被遺忘。

那些畫面其實是導演揭露自身拿攝影機觀看的角度,但她希望的是觀眾從不銜接或斷裂的影像中去思考,對於台灣人來說,這也有省思借鏡地方。

 

賀照緹:哪些事被再現?哪些事被遺忘?當我們用當下讓事件就這樣流走來處理記憶時,反而促進遺忘,因為缺乏沈澱,無法用很深化、很進入潛意識方式處理記憶,感覺太快太速食,只希望大家趕快嚼下去。拍片的人在看這樣影片時,也衝擊我去思考我們如何看待過去歷史。

 

Q3:後面片尾名單有很多名字,那些人名是誰呢?

蕭瑞莆:是家人嗎?我也不知道。這部影片我事先反覆看好多次,也做了很多查證、從歌謠、系譜學家、樂器,才有辦法有多一點了解,但也還是有很多沒查到底是誰 。影片當中有一段導演帶攝影機,大家在回憶,有一兩位老先生老太太,或許是導演家人。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影片末端說到:「越南這些亡靈將會糾纏、改變、改變世界。」這是導演美學創作手法,透過畫面不同時代影像拼貼播放,會看到各種迥異時間感,這種暴露自身位置,就跟亡靈的不斷改變類似。是種脆弱但多變的陰性力量,這也是女性,是底層女性在支撐越南不被大眾熟悉的文化和傳統傳承。

 

對相似主題片單有興趣嗎?看更多「拍到荼蘼.影像成癮 Film Aesthetics」單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