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榆樹與海鷗Olmo and the Seagull》映後座談QA記錄

 

片名:《榆樹與海鷗Olmo and the Seagull

場次:台中日日新 2A 10/22(六)16:40 ☆

與談人:蔡善雯│「自己的房間」房主

 

與談人與主持人分享
 

蔡善雯:

我不確定大家在看片時有沒有注意到裡面有一些關於台灣的細節……(觀眾搶答:北一女書包!平安符!)對對對,另外還有台灣才有的香吉士杯子,這些跟台灣有緊密連結的元素讓我不禁猜想是不是被攝者或導演有來過台灣。
在看片的過程中,我把一些自己生活中遇過的事情跟女主角遇到的事做對照,發現有趣的是儘管東西方文化背景跟生活都差很多,但相似度卻很高,那我想在這邊分成兩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
懷孕帶來的衝擊與抉擇

這位母親其實到後來是一位單身母親,並沒有選擇因為懷孕進入婚姻。我很意外在抉擇要不要進入婚姻的時候,她很快地就下了決定,我不禁想:如果是在台灣,我們有沒有辦法有這樣子的選擇?像我在這個年紀,愈來愈多人在選擇要不要結婚或要不要成為母親這兩種狀態。

此外女主角一直面臨的狀態是她本來就是個追求自由獨立的女性,也在工作生涯上努力了十年,卻因為懷孕讓她被迫放棄繼續追求這些事情,懷孕對她帶來的衝擊可想見有多大。即使是身邊親近的朋友也很難去看到或碰觸到這段過程的痛苦,或是她們自己也不願意讓我們去看她怎麼在掙扎中面對自己拉扯的過程,於是自己選擇很快地把痛苦吞下去,導致面對這樣的議題時,女性往往是獨自承擔。而這部片很詳實地把這段過程表現出來,我覺得很好。

 

主持人補充:
對女主角來說,她在意的是未來、工作,待在家裡無所事事的狀態反而令她很不舒服。在第一次跟伴侶產生衝突後,第二次她開始試圖解釋在家裡做了什麼事,她解釋了自己今天一整天做了耳朵、睫毛,可能還有肝臟,講完之後她卻眼眶紅了,因為她無法做她想做的東西,如果硬要她說自己做了什麼,就是一個人在做這些不是自己想做的事。

 

蔡善雯:

母親與孩子的衝突

母親與寶寶之間是一個衝突的關係,而這段關係在這部片裡不斷出現,像女主角一直想要自由地出去行動,但礙於寶寶的存在,必須去做很多很多犧牲,在與朋友聊天中,朋友一句「這都是正常的過程啊!」點出這些犧牲對於很多母親來說是不得不的犧牲,卻反倒讓女主角震驚地想著:為什麼我必須犧牲我的一顆牙去換取一條生命,這件事本身是那麼理所當然?

這些橋段都點出了母親跟寶寶之間的利益必然是衝突的。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也提到女人自身的生存與延續另一條生命兩者之間是非常大的衝突。這部片也處理到懷孕的女人面臨的處境。

 

主持人補充:

在懷孕後,我們通常會得到的是「恭喜」、是「有了寶寶一切會更好」,生完小孩之後大家的生活開始繼續往前邁進,並沉浸在新生的喜悅裡,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的自我衝突卻常常就這樣被忽略了。

而本片片名《榆樹與海鷗》,海鷗指的是女主角,榆樹是小孩。〈海鷗〉原著描寫的是主角追求理想與現實間的爭鬥,而女主角在片中曾飾演過的阿卡汀娜就是原著裡某個要犧牲奉獻的角色。

 

蔡善雯:

女性受壓抑的內在力量

在懷孕過程中,女主角常常必須獨處,而這段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被壓住的,她就得獨自去面對這些被壓住的緣由。

「那我就讓我自己更像一個被害者的角色。」第一次與伴侶的衝突下,劍拔弩張的女主角講出訴求後反而導致了更大的衝突,第二次她進入了被害者的狀態去敘事,卻發現似乎這樣她的伴侶會較容易接受,整個過程凸顯了在這樣的情境下,女性要選擇捨棄成為虎、成為龍、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的可能,選擇成為被害者去陳述一件事情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女性其實有力量想爆發,但沒有辦法爆發,即使爆發了也難以被接受,只好壓抑下來長期成為受害者。而在台灣,女性面臨各式各樣的衝突時,整個大環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壓力與期待也讓她不得不做類似如此壓抑自己的決定。

 

 

QA時間

Q1:我就講兩個我在影片中看到的,第一個是我會覺得她不是在懷孕,反而是懷著一肚子委屈。儘管她已經成年,是個具有獨立意識的社會主體,但她卻好像被懷孕剝奪了主體性。我很喜歡片子裡酒會那個橋段,透過大家靠得離鏡頭很近,告訴她不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近距離的畫面好像表示了女主角被困在景框之中,就像在肚子裡的寶寶一樣,她沒有自主性、無法反動。就像最後她把自己關在廁所,因為就算她站在眾人面前,她其實還是始終被困在裡面,我覺得這就是女人在懷孕時永遠受到的委屈,十個月的委屈最後成為了一個可愛的小孩,大家就忘記了過程中無法訴說的痛苦。

第二是這部片是普級,可以闔家觀賞,但我們是在闔家觀賞去觀看一個女人懷孕的過程,還是在看一個私密而難以訴說的痛苦?

 

A1:我先回應第一個問題。其實女主角一開始是開心的,是想生的,是否跟伴侶賽吉在一起這件事她並不在意,但她知道自己想懷孕、想生小孩,但實際懷孕後她才發現自己無法去工作,開始陸續產生了很多很多糾結。

懷孕是她要做的事,但整個社會怎麼看這件事並沒有讓她想做的事能夠好好的去做,於是她在懷孕時尋找整件事的意義,所以我覺得闔家觀賞是好的。

其實大家看得出來那個男伴對她蠻好的,但這些事對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對自身生命的看法、小孩對她的意義以及她之後的生活會怎麼變化。
(觀眾:以後老師們應該強迫男同學來看這部片,因為很慚愧的是我看完才知道我太太,或說女性有多偉大)

對,我們要去正視女性的生命需求,女人重要的不是只有生小孩的子宮。

 

Q2:片子裡好多個影像是拍攝女主角身體的變化,後來她跟男伴表示她是戲劇中身材壯碩、吸引人的女人,我在想的是,在整個懷孕的過程中,她是否也要去挑戰面對自己的身體不斷在變化?因此她對自己的觀感不斷在修正、甚至投射到與伴侶的關係,例如她開始猜想伴侶會遇到年輕女演員。
(礙於時間因素,在觀眾回饋完後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結語

大家覺得這是一部劇情片還是紀錄片?(觀眾:紀錄片)原來你們都知道啊,沒錯其實這是一部形式上很特別的紀錄片,在片中導演同時反應了自身的生命體驗。

最後有時間我回應一下剛剛QA時間的分級問題,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最近〈祝你好孕〉被列為輔導級的事情。整部片呈現了在家生產的過程,全程小孩都有參與,最後送片分級時卻被分在輔導級。導演及製作團隊覺得這部片本來就是要讓闔家知道整個生產的過程,如果只是制式地因為露乳、私密處及見血就列為輔導級,反而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拉回來〈榆樹與海鷗〉也是一樣的道理,這部片會列為普級本來就是要讓全部人都可以觀看的。

 

對相似主題片單有興趣嗎?看更多「拍到荼蘼.影像成癮 Film Aesthetics」單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