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孩轉個彎  

播映電影:《女孩轉個彎Kiss Me (With Every Heartbeat)》
時間:2013年10月17日
地點:華山光點電影院1廳
主持人:
林筱筑(201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節目統籌,以下簡稱林)
出席與談人:
導演 呂欣潔(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以下簡稱呂)

林:
常來看女影的觀眾,應該對欣潔很熟悉,他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欣潔,我們掌聲歡迎他。

呂:
我剛剛才跟大家一起看完,也是第一次看,我有一種,啊終於有一天看到女同志偶像劇的感覺!(全場笑)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就會有兩人分手,各自結婚,然後離婚,然後後悔的劇情...有情人終成眷屬,是電影才會發生哈哈哈哈!

這部電影其實講到很多東西,包含家庭,還有爸媽怎麼看自己的小孩出櫃,還有雙性戀在同性情慾的掙扎等等,轉折有表現出來,我自己覺得蠻真實的,對照一些我在工作上或身邊朋友的狀況,我覺得很寫實。像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最近交了一個新女朋友,但那個女生快要結婚,也是這樣相遇。我認識很多雙性戀朋友、同志朋友,不同生命經驗中會發現自己一些不同之處,很多人會說:你怎麼變成同志的?其實是成長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對這個人好像有點感覺,人通常都是這樣,你先喜歡上,才發現自己喜歡,就是你對一個人有點感覺,越來越認識才喜歡他
,發現的過程才確認自己對同性或異性的感覺。這部電影拍得很細緻,因為那個mia他在原本的生活中其實很好,人人稱羨,但是當他遇到Frida的時候,彼此的化學作用很強烈,他才發現自己對女生還是會心動。那我先講到這邊。

林:那個金髮的女主角很正。
呂:其實他堅持要主持這場映後座談就是因為女主角很正!(全場笑)

林:好...有觀眾有想要發問或是分享什麼心得嗎?都沒有?那我自己先問一個問題好了,就是這些歐美女同志的形象好像都是兩個都是比較女生,比較陰柔打扮外型的相愛,這跟台灣的環境不太一樣,台灣比較多就是那種T婆的形象,一個陽剛一個陰柔,反而在歐美主流戲劇中,常常都都是很兩個很漂亮氣質很陰柔的女生相愛,是說歐美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嗎?還是說這樣的形像,是比較容易被媒體和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呢?如果大家有看其他片應該也會發現,《吳爾芙陰道獨白》也都是女主角都是陰柔氣質,那知名的女同志影集the L word裡面,也都是女性氣質比較重的腳色。


呂:我覺得這有很多討論!我自己其實覺得西方國家和台灣的同志社群演進不太一樣,有一部片叫做《愛你鍾情》有講到,不同時代經歷一些婦女運動,中間有提到女權運動很興盛的時候,很多女同志其實不喜歡T的形象,覺得這種打扮穿著是複製異性戀的文化,有點排斥中性女生,覺得如果你這麼想要像男生,那你乾脆就去變性就好了,變性是可以接受的。

我自己在歐美的確是看到這樣的狀況,女同志沒有麼陽剛的外表,甚至是兩個都很女生的女生在一起,比較偏T的朋友也是有,但他們不會穿束胸,也很願意露出來,甚至展現自己就是胸部很大,我覺得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女性看待自己身體的態度比較開放,但是在華人國家稍微保守一點。

台灣好像很少看到這樣,沒有其他外表的型為典範可以學習,在歐美因為同志運動發展比較久了,很多不同樣子已經被看到了,大家都可以自在展現自己的身體,女性樣貌的想像選擇比較多,社會也就比較開放多元。每個地方的社群文化不太一樣,台灣有自己的樣子,不管是女生還是女同志,都有女生身體的自主意識。台灣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像我國外的女同志朋友都說台灣的束胸作的很好!(全場笑)

IMG_1048  

 

我自己還有點問題,我剛剛看是覺得mia的心路轉折很有趣,他到底以前跟哪個女生交往?但是那邊沒有繼續講下去
,我推測大概是高中吧,性別友善的知識跟教育缺乏,家庭又離婚了,所以延宕了他了解自己同性情慾的部分。那我覺得還有一個就是他拍出情慾的流動,這是很重要的東西,就像我們去校園演講的時候,就有老師問過,有些人青春期覺得自己喜歡同性,但是離開學校,畢業出社會就會變回異性戀,那這樣他到底是喜歡同性還是異性?

我覺得這是我們一直都有一個單性戀的想像,覺得人就是只會喜歡一種性別的人,但其實在人生歷程中會遇到不同的人,階段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就是雙性戀,可能要大家要有足夠了解和信任關係才能看待這件事情。

林:
關於這部分,我有想到兩個點,一個就是雙性戀常常被隱形,沒有跟他聊天,很容易就被隱藏起來,我曾經跟朋友辯論過,他說雙性戀不存在,要嘛就是喜歡異性或同性,如果走到最後他是跟同性在一起那他就是同性戀,跟異性就是異性戀。

呂:那我們現場做個調查...哈哈哈嚇你們的沒有要大家當場出櫃的意思。其實熱線辦公室,最近很常討論雙性戀,
因為我們發現,雙性戀跟同性在一起才比較會說自己是雙性戀,可是如果跟異性結婚的話就不會承認!像是我哥比較喜歡胸部大的女生,但現在的女朋友胸部比較小,就算是真實的慾望也不能說出來,其實自己喜歡波霸件事情,但你要說他就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女友嗎?我覺得也不是這樣說,有時候很難講。

雙性戀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坦承自己也喜歡另外一個性別,會容易增加彼此的恐慌,覺得機會比一般人還多。

林:那觀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或是想要分享的,都可以討論一下!

IMG_1059  

Q
我之前聽過同志熱線,可以解釋一下業務是什麼嗎?

A
哈哈哈好,我先說他不是樁腳,我可以來跟大家工商服務一下!熱線最開始是一個像張老師生命熱線的單位,以接線業務起家,十六年前,那時候環境沒有現在這麼好,沒有這麼開放,有一群人想創造一些資源,有社運者、老師、社工者等等聚起來,希望有一個單位是如果你遇到困難,可以打電話來談一談,不要自己走進絕路,但後來發現這樣改變得不夠多,同志的整體的處境沒有改善,只是幫到個人而已,後來就慢慢做一些社會教育、性別教育、同志親人支持團體、老年同志的工作等等。因為這些工作越來越多,大概十幾年前到現在,還是做社會教育的部分為主,包含同志去汙名,幫同志爭取平權等等。

我自己覺得最有趣是到處去學校演講,都會帶很多同志義工的生命故事,因為很多人對同志的印象就還是電影中都死掉生病,新聞裡面都情殺跳樓,好像大家都沒什麼好下場,但其實還是有很多幸福的同志生活在台灣,希望讓更多台灣的朋友認識同志的樣貌。

這部電影真的是蠻夢幻的,就是比較唯美的圓滿結局,如果大家都這樣那我們整個機構都可以收起來了這麼順利的話,還是有很多同志在台灣生活很辛苦有很多困難,不管是面對家庭還是因為性別氣質的問題受到大家的議論,還有經濟水準比較低之類的,他們就變成雙重弱勢,如果有一天台灣實際情況可以走到電影這程度那我們就都不用擔心了。

IMG_1066  

Q
我剛剛在看,一直想到《蝴蝶》這部片,同志已經結婚,已經有小孩,再找回那個喜歡同性的感覺,我其實一直想那男生最後怎麼辦?小孩怎麼辦?

A
我自己也想知道要怎麼辦!因為剛剛電影裡面也都沒有交代!畢竟兩個人已經交往很久連教堂都談好了,我對那個男性很有印象,在異性戀婚姻當中,外遇就是外遇,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案例,已經結婚生小孩,才願意慢慢接受自己的同性的傾向,我自己期待如果是一個更友善的環境,允許每個人在成長環境中有自由的探索,因為在台灣大家還是會照著父母或社會的期待選擇,我想如果我們的環境更開放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再太常發生。

剛剛講到那男生要怎麼辦,跟電影創造出來的形象可能很有關係,因為他就是一個新好男人的形象,可是女同志電影的兩難就是這樣,如果他很好,本身是個好男人,我們就同情他,如果他很糟,他打女人或是沒用,我們就認定是因為他很糟女人才會愛女人,這其實是長期內化的結果,我們都有一種同情異性戀的觀點。

另外我覺得Mia的爸爸那個角色很有趣,我自己個人猜想父親可能有發現過Mia的雙性戀傾向,後來才會這樣,每次兩個人約好要一起散步好好聊一聊,要嘛就是爸爸逃走,要嘛就是女兒逃走!我自己其實還蠻好奇這個家庭關係是怎樣,我覺得在台灣比較少有這樣的狀況,就是家庭重組,我認為女兒跟爸爸的關係可以有更多琢磨,因為女兒出櫃之後,瞬間頓悟的爸爸有點奇怪,一般而言應該沒辦法這樣忽然就接受,很多人都是花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接受的。

林:
那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謝謝欣潔!謝謝大家參加這場映後座談!有問題可以外面再討論喔!

arrow
arrow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