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740.JPG

2011/10/19(三)17:50
出席影人:《築窩的女人》導演伍心瑜
文字紀錄:黃沛瑜

伍心瑜:《築窩的女人》是我的畢業作品,雖然還不夠純熟,但我試圖在這部片以平實的手法將我與女窩工作人員相處兩年的感想記錄下來,希望讓大家看到八八風災後女性在部落所扮演的角色。

Q:「女窩」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伍心瑜:婦女協會與平地組織氣氛是很不一樣的,她們學歷不高也不會寫企劃書,但他們的工作人員要求是草根的、在本地生活的,她們就像一群姐妹互相談論彼此的生活,也形成一種給彼此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就像一種窩的感覺。

女窩主要致力於文化成長班,經費跟原民會申請,她們重視母語教學與傳統技藝。由於部落的小朋友在下課後沒地方去,除了給小朋友多一點的陪伴,一方面也是減輕婦女家庭的負擔。

IMG_9750.JPG IMG_9743.JPG

Q:想知道布農族男性對女窩的接受度以及看法?

伍心瑜:台灣擁有不同的族群,他們的社會習俗也不盡相同,像是阿美族與排灣族是母系社會,布農是父系社會。也因此,女窩一開始的運作,如女性走出家庭開始關心社會事務,部落的老人家以及男性長輩會有些不能理解、進而產生誤會,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女性拋頭露面,是他們傳統不能接受的女性形象。

影片中的女性約30幾歲,他們的轉變不僅僅視角色與傳統價值觀衝突,令一方面也因為資本主義跟漢人的入侵,開始無法自主生活,婦女被迫必須走出家庭工作,這是我所看到部落的轉變,傳統觀念和經濟上的矛盾與衝突。

IMG_9757.JPG

Q:我比較不懂在中繼屋與永久屋選擇上,就導演你的觀察,宗教跟政治上的影響以及原住民們的選擇是著眼在什麼方面?

伍心瑜:中繼屋僅供災民居住三至五年,但大愛的永久屋供原住民住一輩子,那時候是因為政府無法有足夠的人力與資金,所以才會跟慈善團體合作。現在問題在選擇了永久屋就必須放棄原有山上的土地,但是永久屋僅擁有居住權無土地權,亦即他們只能居住不能買賣。

另一方面,大愛提供的永久屋因為宗教信仰,不希望有喝酒、吃檳榔以及殺生的行為,但是布農族的傳統是在喜事時殺豬分享給族人,因此後來開始有反對的聲浪出來,認為生活的選擇應該是自由的,所以後來有逐漸鬆綁。此外,六日常常會有遊覽車載遊客參觀,這對搬進永久屋的災民來說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與束縛。

Q:有一幕原住民的父女丈夫自殺,請問原因是?

伍心瑜:Malas的丈夫選擇自殺,我認為是在災後有許多工作機會消失,男性無法繼續提供穩定的經濟生產,甚至失業待在家裡 。對他們來說,男性的尊嚴與價值在於經濟的給予,因此Malas的丈夫開始有些情緒不穩的狀況,加上Malas工作比較忙無法常常待在家裡。我認為這樣的死亡不只是個案,這些男人心裡有失落但無法輕易去訴說。一個災害並不只是兩三年建築物的重建,心裡的重建需要更長的時間。

 更多映後座談紀錄請按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7女性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